前几天在一个视频里看到鲁豫访谈
上海新东方SAT培训校长俞敏洪,里面讲到俞敏洪从前曾经背过英文字典,最高峰时词汇量达到3万多,就想到了关于背字典的话题。
学外语背字典的事例以前就时有听说,曾经看到过报道说某日本人背英文字典词汇超过5万是世界第一之类,这固然是很了不起,但我觉得就一般人而言,学外语背字典既无必要,恐怕也未必是值得推荐的好方法。打个比方来说吧,比如
上海雅思考前冲刺班每年都会有毕业生的集体照,对于不相干的局外人而言,即便挨个儿把相片里的几百张脸的名字都背下来,也是毫无用处和意义的,背完让那相片里的某个人站在他面前他八成照样是认不得的。可是如果这个局外人有机会与相片里的那些人实际相处,一段时间之后,即使并不刻意记忆,他也自然而然会叫得出其中不少人的名字。同样是名字,背出来的那个名字只是个名字,是个没有生命的符号;只有对叫那个名字的人有所认识,有所了解,那个名字才能从符号转化为生动具体的人。学外语背生词是同样的道理,背生词的目的是为了读文章写文章,会在文章里出现的单词才能记住,出现频率越高,与读者见面的机会越多,越容易被记住;从读者这方面来说,文章读得越多,文章的类型越丰富,涉及的话题及领域越广泛,则接触各种单词的机会也越多,通过大量阅读,认识并记住相关词汇,其效果一定比背字典好,印象更深刻,使用也会比较正确和有把握。
我刚来加拿大时,认识一个来自北京的移民,他原来是美盟教育
上海SAT培训机构的副教授,那人脑子好记忆力强,曾经背过英文字典,书店里卖的那些考托福或GRE之类的词汇书籍他翻翻说基本看不到没背过的词汇,他出国前曾去新东方进修过一段英文,托福也考了六百多分,可是来加拿大后他发现不仅这里老外说的话他听不懂,他说的英文老外也听得很吃力。他那时曾和我一起去听一个老外牧师传教,目的都是为了学英语。我知道自己英文烂,从来没有自信,但我发现那个背字典的朋友比我还不如,牧师说的那些词汇他肯定都背过,可他依然听不懂。我由此也很怀疑背字典的实用价值。
我以为如果为了
2018年海美盟SAT暑假班课程应付诸如托福或GRE之类的词汇考试,或者参加类似奥林匹克词汇竞赛之类,则死记硬背字典是事出无奈,一般人如果为了学习一门外语,掌握该门外语的使用方法,则背字典实在算不上一个好方法,是不值得鼓励和推荐的。
然而话说回来,尽管我不赞成死背字典的学习方法,但我觉得勤查字典勤翻字典是很好的习惯。尤其是中文字典更是应该经常翻阅。与英文等许多表音文字不同,中文是表意文字,许多汉字我们似乎不仅认识,知道它的意思,而且自己也会用,好像熟悉的一塌糊涂的老朋友,可是因为汉字表意不表音,导致我们很容易读错音,有时甚至并非难读字,也会读错的。比如前几天我看陈丹青和香港梁文道的节目,就看到这样的情况:陈丹青朗读阿城的小说时把“铳”(chong)字读成了“桶”(tong)音;梁文道把“檄文”读成了“缴文”,把“门槛”读成了“门蓝”。陈丹青梁文道都是我喜欢的文化人,他们当然不会不知道“铳”“檄文”“门槛”的意思,可是读的习以为常,平时私下里即便有人听出不对也未必好意思指正,到了做节目时面对广大观众,就难免出洋相贻笑大方了。我自己也是经常会犯类似错误的,满以为理所当然应该这样读的字,结果一查偏偏就是错的。如果经常翻阅字典,对于没有把握的汉字勤查字典确认,则上述错误应该是可以大大减少的吧。
总之,学外语我以为
上海SAT一对一培训通过阅读文章掌握词汇的方法远好过死背字典;学中文当然也是同理,但勤查字典勤翻字典是值得鼓励和培养的良好习惯。